虽然这个标题可能已经烂大街了,毕竟「快餐式XX」这个词已经诞生很多年了,也有很多的媒体专题发表过相关的文章。但是在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长时间出国旅行之后,我对它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观看了 Youtube 博主錫蘭 Ceylan 的视频「Shorts正在摧毀YouTube,但我們都沒發現」之后,百感交集,于是想专门写篇文章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旅游 ≠ 网红景点打卡拍照

我不是一个经常旅游的人,以往的寒暑假的活动基本都是以家为中心,以所在城市为半径。这次由于众多原因,心血来潮,下定决心花了 15 天赶赴日本旅游。

在欣赏景点时,我偶然发现了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幕,大概是这样:一位女生向一个寺庙景点走来,挤入人群中,打开手机,按下拍照按钮,转头跟旁边的男生笑着说“OK,下一站是哪?”,然后两个人便脱离人群,朝其他方向走去。而旁边的牌子记录着寺庙的由来、作用以及相关的大事件等等,他们似乎没有去细看,甚至寺庙本身他们有没有用肉眼去考察也不得而知。

当然,他们也许提前了解过寺庙的历史,或者他们的确看过了牌子或者看过了这个景点,我没有发现。但我开始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好奇。接下来的几天,我都留意了一下周围的游客,我发现一部分的游客确实会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游客对欣赏景点的流程都是:拍景点照/自拍/朝着景点自拍/叫其他人以景点为背景给自己拍照。我花时间反思了一下自己,我发现就连我自己也有时会这样。

智能手机的普及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人生中太多无法弥补的失去也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保存」的重要性。对景点拍照和录像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存生活的方式,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地方我们大抵只会来一次了,而拍照和录像之后我们便可以将这一次变为无限次。我们可以在未来某个无聊的时间点打开相册,通过照片和视频回顾生活的点滴,拾起记忆的碎片,并且还可能会发现当时没有发现的细节。

但这似乎不代表我们在欣赏景点时只拍照——有点本末倒置了。

我认为旅游是品味当地文化、将自己融入当地文化的一种契机,旅游对自己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感受异乡文化、对比自己所处的文化圈和当地文化圈的不同,并且吸纳其优良的文化。这是这里的文化包括但不局限于:风景、建筑、人文。这是一个拓宽自己眼界、认识差异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用五官去持续且长时间的感受。(这也是我喜欢在旅游时花时间“city walk”的原因,尤其是在其他国家,我们可以在扫街的过程中感受大量的人文差异,如建筑差异、饮食差异、礼仪差异等等。)然而如果光顾着拍照、自拍,把整个旅行当作快餐一样,浅尝辄止,五官就难以完整地感受到这些文化,可谓是因小失大了。

但是为什么他们只光顾着拍照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记录生活」吗?我看也不尽然。

一方面,受到现在社会的快节奏的影响,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追求眼前所谓的效率,而细心品味文化太花时间了,假期又短,这使得我们没办法沉淀下来去耐心享受旅行,只能走马观花。这和短视频、速通电影的火爆现象本质一致。

另一方面,我们都是社会性的动物,难以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我们有分享欲,我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我们喜欢把自己遇到的独特的事情记录下来上传到社交媒体上博得大家的青睐和关注。我也不例外。但我觉得这无可厚非,毕竟这是人类的本性。但是还是那句话,没有认识到旅游的真正目的。我们不应该仅仅为了这些小事而牺牲了大量本该可以用来感受文化的时间。

关于长视频和短视频

这一部分是我在看了Ceylan的视频之后才想写的,他和另一位顶流油管博主认为 Shorts 也就是短视频,正在摧毁 Youtube,因为 Shorts 让观众们越来越忽视创作背后的「Influencer」,也就是创作者。

短视频,不论是出自YouTube、抖音还是快手,多是借助时下流行的梗、新闻才得以火爆,然而这些选材门槛极低,人人都可以做,实在不会做,只要仿照别人也能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短视频,例如挑战XX时间内吃完XX、XX食物有害不能吃、科目三等等。在加上这些平台的主动的相似的内容投喂,用户便会慢慢忽视这个视频背后的创作者。并且会放弃主动性地检索信息,最终活在这些平台精准而无限的内容推流茧房中。

我想说的是,短视频给观众和创作者都带来了危害。对于用户,如果没有节制,他们接受到了大量碎片而没意义的视频(当然不排除有一些质量高的短视频,这里是相对而言),虽然能够获得多巴胺,缓解一天的压力,但如果不多加注意,长此以往就容易变得懒惰,懒于去主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一些数据也表明短视频的确会让人上瘾,就像吃垃圾食品一样停不下来。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刷完两个小时短视频之后对自己说:你知道吗,我看完之后感觉自己真满足。

对于创作者,显而易见,由于用户开始不在乎视频背后是谁做的了,创作者和观众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最终,正如视频里说的——创作者将成为观众获取多巴胺的一个齿轮。

对我来说,我会更喜欢长视频,因为长视频虽然时间长,但是他能够给我带来更多的连续且有用的知识,并且时间长也会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去分析这个视频的观点,而不会轻易被视频中的观点带节奏。

我也非常认同 Ceylan 的观点:在这些平台和媒体当中,我们要学会经常性地「醒过来」,不管是在时间方面、还是在认知方面。在短视频平台眼中,用户的时间只是数字,我们越花时间在短视频平台上,平台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然而我们本该可以用这些被侵占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减少一些在快餐式的短视频洪流中驻足的时间。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和意见。